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是擴大提名額後首次未滿九部,因為這個規則是按照得摽比例來提名的,最多可以有十部最佳影片入圍者,但這規則實施至今還沒有提名滿十部過,今年更是只有八部。而《暗黑冠軍路》的班奈特米勒更成為新制以來,第一個提名最佳導演沒提最佳影片的作品。今年入圍最多項的是《鳥人》與《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各有獲得九項提名,賽前狂掃影評獎以及金球等獎項的《年少時代》得獎呼聲也不容小覷。嚴格來說今年將是《鳥人》與《年少時代》雙強相爭的局面。
《暗黑冠軍路》陰鬱灰暗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是擅長真實人物傳記的班奈特米勒執導,依舊延續著他的《柯波帝:冷血告白》那低調壓抑的節奏氛圍,講述兩個在嚴峻母親或是優異父兄陰影壓力下,成長的自卑人物,其從中扭曲人生或是逃脫重生。陰鬱灰暗的杜邦莊園,像是一個困住眾人心靈的牢獄,也對照主角陰晴不定的性格特質。片中對於曖昧糾結的人性衝突,在班奈特米勒嚴謹又細火慢燉的處理之下,格外餘韻深沉。但單項最佳導演提名,基本上已經絕對在這場競賽中出局了。
《逐夢大道》有血有淚
由黑人女導演阿娃杜威內執導的《逐夢大道》(Selma)講述美國歷史一場非常重要的遊行運動,馬汀路德金恩博士發起從薩爾瑪(Selma)走到蒙哥馬力郡的遊行運動,最終促成美國總統林登簽署通過《選舉權法》,讓美國黑人從此享有平等投票權。這幾年一直有這類講美國黑人歷史的電影類型,電影拍的明顯好過去年的類似題材的 《白宮第一管家》,而去年的才拿下最佳影片的《自由之心》已達成熟高峰(不是指藝術水準而是指影響效應)。不能說《逐夢大道》是保障名額,畢竟它拍的實在有血有淚,這類爭人權的電影也可以放大至各個方面來看,其實意義深遠。可惜兩項提名實在太少(最佳影片、最佳歌曲),要得獎可能跟要想要人權平等,護家聯盟不再執迷一樣困難。
《愛的萬物論》浪漫文雅
根據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第一任妻子潔恩霍金的回憶錄所改編的《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獲得最佳影片等多項提名,以愛情傳記片來講算是收穫甚豐。且因原著作者是主角前妻,自然會以一個女性、妻子的視角來看帶這段已逝的愛,用女性的溫情來柔化生硬的科學理論。前段幾場談情說愛的橋段,拍的極為唯美浪漫,但再堅貞的愛,都很難抵過現實生活的消磨,彼此的第三者相繼介入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考驗也成為後半段電影的主軸。導演詹姆士馬許曾以紀錄片《偷天鋼索人》獲得一座奧斯卡,他處理本片浪漫含蓄,文雅細緻,有著英式古典氣習。其實國外口碑一直很高,但我認為電影美歸美但實在流于平庸,演員部份較有可觀。
《美國狙擊手》硬漢柔情
近期在美國已經賣破3億大關的《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可以說是名單中最叫好叫座的作品,這部改編自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狙擊手克里斯凱爾自傳的電影,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其實不僅是單純想以一個美國英雄傳奇的視角,來看待片中的這些人事物,那些被伊拉克叛亂勢力欺壓的伊拉克百姓其實也是有其無奈苦衷,電影看起來有點像是《00:30凌晨密令》以及《危機倒數》那種寫實逼真、身歷其境的實戰風格,對於特定人物的追捕(另一個敵對的狙擊手),還有戰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細膩描繪,很有克林伊斯威特硬漢柔情的創作氣息,文武戲俱佳。但想得最佳影片,則沒有那種聲勢出來。
《進擊的鼓手》暢快淋漓
雖然《進擊的鼓手》(Whiplash)沒有被提名最佳導演,但這部是我八部之中最喜愛的一部,它像是樂手版的《黑天鵝》(Black Swan)加上《力爭上游》(The Paper Chase)的恐怖嚴師。在充滿節奏性的流暢敘事中,呈現劇中人追求一種藝術的極致以至於成瘋成魔的轉變,狂熱擊鼓的快感宛如一種難以自拔的上癮,完美表達了藝術的代價就是百鍊成鋼的焠鍊。幾場男主角與戲院女孩的青澀愛戀,成為片中少數讓人感到柔軟的時刻,整體來說有著一氣呵成的完整度與戲劇張力,剪輯、音效尤其突出。飾演魔鬼名師的演員JK 西蒙斯,演技耀眼奪目,令人敬畏屏息。他也是最佳男配角的第一人選。
《模仿遊戲》緊湊扎實
電腦科學之父艾倫圖靈的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導演摩頓帝敦拍的實在精采好看,雖是講述數學邏輯的傳記歷史片,但卻充滿娛樂性,劇情鋪陳緊湊扎實。電影強調訊息的解碼,不僅限於戰情密碼,人與人之間的言不由衷、意在言外都是一種密碼,密碼從存在於世界所有角落,能不能解開就是一種高深的學問功夫,有時你會發覺人的情感,是連再厲害的公式演算都難以破解的謎。美術、配樂、剪輯等技術水準整齊,格局龐大縝密但敘事手法深入淺出。片中一直強調"不平常的人才能成就不凡的事"因為二戰的時空背景,表面上像是時勢造英雄的勵志故事,但因角色性向所產生的迭盪起伏際遇,其實是編導企圖為其伸張人權的平反,從國家英雄到入罪屈辱,令人不勝唏噓。電影本身我很喜歡,只是呼聲一直坐四望三,沒有明顯的熱度,或許還是陪榜居多。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甜膩討喜
古典奇想喜劇《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可以說是甜膩優雅、幽默討喜,如百寶盒般層層驚喜。有著魏斯安德森一貫的優點,好萊塢終於肯正視魏斯安德森這個難得的影壇奇才了,現在提名有點晚了,但至少比沒有的好。片中虛構的故事背景帶有對於上世紀歐陸復古情懷的依戀與某種追憶。推理小說般的滑稽誇張類型與粉彩糕點般的精緻色調美學,讓觀眾宛如近日一個成人童話般的異想世界。構圖極富巧思,而一層又一層的說書敘述像是一種敘事手法的刻意雕琢,諷刺意味濃厚。基本上拿最佳劇本、藝術指導、服裝造型、音樂的機會高於影片與導演。
《鳥人》藝高膽大
而《鳥人》(Birdman)一部很讓人驚艷(呼)的電影,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與攝影艾曼紐爾盧貝茲基共同創造了一場視覺奇觀,因為它幾乎是用仿一鏡到底的風格拍完整部片(後製剪輯的銜接真是流暢精準且幾無破綻),實在藝高膽大,充滿設計性的巧思,魔幻寫實、天馬行空。其實從導演決定用一鏡到底的風格來作為本片的定調,就決定了他是一部由形式凌駕(帶領)一切的作品。我的想法是它就是一部「舞台人生」的電影,從故事背景的百老匯,到整個不見分鏡切割(當然是後製技術)的跟拍、旁觀,整部電影從裡到外都是舞台,真實的舞台,象徵的舞台。而電影果然也將藝界人生、舞台上下的起落盛衰,講的令人觸目驚心,許多意在言外的趣味對照以及嘲諷自婊。
《年少時代》寫實細膩
而仿紀錄寫實的《年少時代》(Boyhood)以12年的拍攝長度來濃縮一個家庭在歷經離合聚散的轉變與成長。透過片中演員真實的身心演變(男主角從六歲小男孩演到十八歲少年剛上大學),闡述人生其實不是在把握當下,而是人生其實都被時間當下給抓住了,就像是我們看到影片膠捲捕捉的每一格畫面,既寫實又富生命力。導演用獨特的敘事模式,敏銳細膩的刻畫每一個角色生活氣息,雖是倫理家庭劇卻有飽滿厚度。飾演母親的派翠西亞艾奎特表演精采且具層次,最佳女配角毫無對手。
目前最佳影片與導演的基本態勢就是《鳥人》與《年少時代》相爭的局面,而且非常之膠著,也有可能兩部各拿一項。《鳥人》連拿製片公會、導演公會、演員工會大大指標獎項的背書。而《年少時代》則有金球獎、英國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的加持,兩者其實都五五波,到底誰能勝出,只能看2/22(台灣時間2/23 上午)的頒獎典禮了。(全系列完)
撰文:朱哲輝(Ala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