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Champion of NBA 2013-14:San Antonio Spurs!!!沒人想得到,在分區季後賽中秋風掃落葉般,三個系列賽敗場數總共加起來不過四場的邁阿密熱火,在馬刺的手下居然只能拿到一勝,更別提總冠軍賽最後三場的過程中都一度落後 20 分以上,最後更以 15 分以上的大比分落差坐收。讓我們一同回顧一下:

 Game 1:邁阿密熱火 95 vs 聖安東尼奧馬刺 110

終場前四分鐘,熱火僅以 92 : 94 的比數落後兩分,但在馬刺主場 AT&T 球館空調冷卻系統故障的情況之下,場內溫度飆升至華氏 90 度 (約攝氏 32 度),不要說看球的觀眾都拿著手上的文宣品搧啊搧,像是熱火隊的球員更是直接將一袋袋的冰塊敷在脖子上來降低自己悶熱不適的感覺,看似都還可以 handle 的局面,卻因為相較平時更加大量流失的水分而造成局勢的分野,指的就是 LeBron 的抽筋情形。

另一方面,馬刺隊的射手小將 Danny Green 也在此刻復甦,拿下全場 13 分中的 11 分,三顆命中的三分球也都在此節發生,一來一往之下,馬刺最後以一波 16 : 3 的進攻結束比賽,拿下冠軍賽的第一場勝利。

第一場比賽的結果,除了可以看出 LeBron 對球隊的重要性外,對熱火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當 LeBron 沒法在場上時,究竟是誰可以扛起球隊的攻守重任。以往來說這個角色應該是要由 Dwyane Wade 頂上,但近年來的膝傷讓他在場上的表現是有一場沒一場,已經不像當年拿下首冠的球季那般,一場比賽砍個二三十分如喝水一般容易。這場比賽的決勝第四節,應該也是主攻手的 Dwyane Wade 和 Ray Allen 是總共3 投 0 中,僅僅拿到 2 分,雖說 LeBron 的退場對熱火來說是個極大打擊,Danny Green 的顆顆三分球是幾記重拳,但沒人適時頂上的得分荒則是壓倒熱火的最後一根稻草,不然怎也想不到,比賽終了前四分鐘僅是兩分落後,最後居然會是以大輸 15 分結尾,這樣的情形也讓後面的賽事埋下了隱憂。

-

Game 2:邁阿密熱火 98 vs 聖安東尼奧馬刺 96

除了 LeBron 的全場 35 分 10 籃板外帶超過六成的投籃命中率外,在這最後兩分差的比賽,馬刺的落敗其實是輸在自己的手上,上罰球線的次數兩隊差不多,但馬刺就是比熱火少罰進四顆 (第二戰馬刺全隊罰球命中率僅六成),這樣比分接近的比賽,也間接地造成了最後的結果。

另外,熱火可以拿下比賽的關鍵,也在於 LeBron 以外的球員可以適時的跳出來,所說的就是 Chris Bosh。把握住最後一分半那 LeBron 吸引包夾後的助攻三分出手超前比數,以及最後 15 秒僅三分領先,傳給 Dwyane Wade 奠定勝基的那記助攻,都讓熱火能順利的扳平戰局。

-

Game 3:聖安東尼奧馬刺 111 vs 邁阿密熱火 92

Popovich 和 Tim Duncan 的指定馬刺未來接班人兼看板球星 Kawhi Leonard,前兩戰平均得分還不超過 10 分,但犯規次數總共就已高達 9 次,雖說他所面對到的是全聯盟最頂尖的得分怪物,但這樣的成績和去年總冠軍賽相比,絕對是令人失望的。不過第三戰中他及時回魂,除了攻下全場最高 29 分,更讓對位防守的 LeBron James 發生 7 次失誤,並身揹 5 次犯規,即使 LeBron 還是上場了近 40 分鐘,但在這樣的限制下所要創造的影響力就大大降低,加上馬刺上半場創下 NBA 總冠軍戰新高紀錄,高達 75.8% 的投籃命中率,半場得到 71 分的情況下,終場馬刺是大勝熱火 19 分。

這場比賽當中,馬刺除了 Leonard 這個亮點之外,能夠拿下勝利的原因還有二:一是 Danny Green 的進攻侵略性。第三戰中,這名人們印象中的三分射手,在三分線上僅僅出手兩次命中一球,但整體上則是 8 投 7 中近九成的投籃命中率,表示他不執著在外線投射,更多的是有進攻籃框,或是採取中距離跳投的方式來幫助球隊。Danny Green 有時會太過於依賴三分線上的出手,而喪失掉許多他自身條件上的優勢,像是他防守對位到的不是 Dwyane Wade,應該就會是 Ray Allen,面對這兩位球員時,Danny Green 的優勢就不會只是在三分線上的跳投,而是年輕有力的體適能條件,讓這兩位球員在防守端上必須的多付出心力,多少可以影響他們在進攻端上的穩定性。

第二,則是將 Boris Diaw 與 Tiago Splitter 的位置互換,讓 Diaw 打到先發。因為就這兩位球員而言,Diaw 的傳球能力絕對是優於 Splitter,並且,能夠拉到三分線的射程更可以分擔 Duncan 在禁區進攻時的空間。反觀 Splitter 雖然較年輕有勁,但還是較屬於綠葉型單兵作戰球員當他和 Duncan 同時在場上的時候,多半會是 Duncan 站上高位,而 Splitter 打到低位。但若是 Diaw 與 Duncan 的搭配,Duncan 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低位,製造熱火禁區更大且更多的麻煩

最後,可以看到的是馬刺隊成熟的表現,前三節打完熱火其實是從半場 21 分的落後,追到僅有 11 分,但爾後馬刺就是不斷的將比數維持在 13~15 分這範圍不等,當熱火久攻不下之時,氣勢也就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消去,最終無法完成精彩的大逆轉。

-

Game 4:聖安東尼奧馬刺 107 vs 邁阿密熱火 86

除了帳面上成績最亮眼,繳出 20 分 14 籃板,延續上一場手感的 Kawhi Leonard 之外,有著 8 分 9 籃板 9 助攻準大三元的 Boris Diaw 要說是馬刺隊影子功臣也絕不為過,另外,都還是要歸功於馬刺良好 ball moving,讓馬刺隊上半場結束就領先高達 19 分。

熱火隊的防守至此到底發生了甚麼樣的問題?除了第二戰之外 (雖然也還是讓馬刺拿了快 100 分),其他三場都讓馬刺得分破百,而且這破百還不是出頭一點點,而是平均 110 的得分,對這支二連霸,防守也絕不馬虎的球隊來說,實在太不尋常。

從以上分析影片來看,熱火的防守太過於被動,尤其是球員的積極性。可以多次看到當馬刺球員切到核心地帶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一位熱火球員上前壓迫甚是干擾,即使是有做到對位,但這樣的情形也無法延續到全場,也就造成失手的情事發生。

另外,馬刺的流暢導傳也讓熱火的防守圈疲於奔命,但馬刺的導傳為何可以如此流暢,一部分也要歸功於熱火在對位上的不夠壓迫,常有多守一的情況發生,加上馬刺整個冠軍賽的手感都還在水準以上,勝負高下立判。

-

Game 5:邁阿密熱火 87 vs 聖安東尼奧馬刺 104

三年級小將 Kawhi Leonard 繼續發威,連續三場比賽得分突破 20 大關,另外這三場還拉下平均近 10 顆籃板,雖然 LeBron James 攻下全場最高 31 分,但在其餘諸將沒有馬刺其他球員來的有效支援,讓馬刺首度在偶數年登上王座,熱火不僅三連霸夢想破碎,而且整個冠軍賽可說是完敗。

相較熱火的球星“重點”打法,馬刺是全員皆兵,每場比賽可說是都有球員適時地跳出來,無論是先發還是板凳,不管是千萬年薪還是中產、老將底薪,第一場第四節的 Danny Green,第三場 Kawhi Leonard 的爆發,第四場 Boris Diaw 的串連,以及關門戰中第三節 Patty Mills (Patrick Mills) 的三分連發,更別忘了三巨頭所奠定的基礎,都一點一點的打造出通往寶座的樓階。

 

這座冠軍是馬刺隊史第 5 座,也是「GDP」 - Manu Ginobili、Tim Duncan、Tony Parker聯手拿下的第 4 座總冠軍。

馬刺全員皆兵也反映在數據上,Tony Parker 季後賽只有 17.5 分,是從 NBA 設立 24 秒進攻時限以來得分最低,但拿到總冠軍的球隊得分王的紀錄,不過馬刺總冠軍賽卻以團隊命中率 .528,超越 1991 年芝加哥公牛、1989 年底特律活塞的 .527,以及洛杉磯湖人 1987 年、1984 年的 .515,締造 NBA 史上最高紀錄,另外,三分球也高達 .466。馬刺今年季後賽一共 12 場比賽贏對手超過 15 分,也是聯盟新紀錄。

 

Kawhi Leonard 則是 NBA 史上第三位還沒入選過明星賽,就能拿下總冠軍賽 MVP 的球員,上一位是 2004 年 Chauncey Billups,他在 2006 年才首度入選明星賽,再前一位是 1989 年 Joe Dumars,兩位前輩都在底特律活塞締造紀錄。

今年的總冠軍賽讓我們再次看到籃球的本質,它雖然可以是英雄主義,但總歸而言還是個“團隊 Teamwork”的運動。一個兩個再強,也強不過人家整隊,像是前年熱火三巨頭的發揮,加上 Shane Battier、Mario Chalmers 時不時的冷箭;去年 Ray Allen 適時地填補,和 Mario Chalmers 的偶有佳作,也都是今年熱火無法締造三連霸的有跡可循。馬刺的這座總冠軍,想必是讓近年來許多想以球星聚集炒短線的球隊挨了一個巴掌。

就讓我們再次重溫這支以“長遠”作為打造目標與核心價值的球隊吧。

 

---

圖/網路

文/Jason from JASTY

arrow
arrow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