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這項運動從 1891 至今已有了超過一百年的歷史,各時期的球風也大不相同,單以 NBA 的現代與 90 年代相比就已相差甚遠。90 年代還是個強調堅壁清野、大打肉搏的強力衝撞年代,但隨著球員們的先天素質與訓練方式和規則之不同,現代球風更講求全面性,不再是球隊中一定要有位強力中鋒才能登頂,從今年 NBA 明星賽都將中鋒這位置捨去,改為三前鋒與兩後衛的定位更可明顯看出。
也因如此,NBA 各球隊開始引進了更多的歐陸大個,像是近來被交易傳聞纏身的 Pau Gasol、義大利狀元郎 Andrea Bargnani、德國坦克 Dirk Nowitzki 等等,不僅是因為他們和美國本土高個球員都同樣擁有高度,卻有著更遠的射程或是更好的手感,無論是在禁區或是罰球線這兩基本動作上都有著更為優異的穩定性,也使得近年選秀會上常有非美國本土之中前鋒落在樂透區的情況。
有鑑於此,若是以 NBA 一支球隊 15 人來說,30 支球隊就約有 450 人左右在聯盟當中,若一支球隊有著三位中鋒,全聯盟約有 90 名中鋒。接著,有趣的來了,因基因之故,各項運動幾乎都以黑人為主,連籃球也不例外,白人通常都被視為跑不快跳不高,要做為主力是較為困難,更別說是更需要先天優勢的禁區球員了。
上一個世代 NBA 中最偉大的白人叫做 Larry Bird,但他是小前鋒,若是以最偉大的白人禁區球員來看,可能會是現休士頓火箭隊的教練 Kevin McHale。那現在這 90 名中鋒,到底還有幾位是美國本土,又是以肉眼看來可算是白人禁區球員的呢?小編稍微的算了一下,發現大概只有不超過 25 位可列為美國本土的白人禁區球員,其餘 65 位則為非美裔或美裔黑人球員,美國本土的白人禁區球員可算是少之又少。
那這 25 名美國本土的白人禁區球員,除了我們較為熟知的 Kevin Love、Brook Lopez、Blake Griffin、Kris Humphries、JaVale McGee 等人以外,還有哪幾位在球隊是和歐陸球員一般,擁有著高度以及遠射程的呢?請看以下介紹:
Byron Mullens – 夏洛特山貓
聯盟當中少有的白人先發中鋒,現年 23 歲的他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有著 7 呎的身高,雖然念完大一就棄學投入 NBA 選秀會,並且大學時期的各項成績不算特別突出,但還是靠著入選 NCAA Big Ten 的全美最佳新人隊伍及榮獲最佳第六人獎項,在 2009 年的選秀會上受到達拉斯小牛隊的青睞,以第一輪第 24 順位挑中,但隨即交易到奧克拉荷馬雷霆,換取後衛 Rodrigue Beaubois,職業生涯也就此展開。
目前的四年職業生涯當中,頭兩年都在雷霆隊中度過,這兩個球季都剛好只打了 13 場比賽,平均上場 5 分鐘得分 2 分,而這兩個球季較為增長的是他的籃板球,雖然第二年只比第一年平均多上場兩分鐘,但平均籃板卻從 0.8 進步到 1.8,但因為陣中還有 Nick Collison、Kendrick Perkins、Nazr Mohammed、Serge Ibaka、Cole Aldrich 等長人,2011 年 12 月就被換到山貓。
當時的山貓陣中只有甫選進的 Bismack Biyombo 和老將 Boris Diaw、DeSagana Diop 為正統中鋒,在小的小,老的又只有 Diaw 比較可靠的情況下,Byron Mullens 因此而得到較多的上場時間,2011-12 球季一舉上場了 65 場球,並在其中 25 場獲得先發的機會,季終不僅繳出平均 9.3 分 5 籃板的成績,更秀出他優異的手感,除了罰球命中率上達八成以外,射程更可拉到三分線,也讓山貓隊對他有更多的信心。今年球季山貓進行了 27 場球,他就已先發了 26 場,平均得分上雙外,籃板也進步至 7.8,三分球命中率也突破三成,可算是美國本土禁區球員當中罕見擁有三分能力的中鋒。
Ryan Anderson – 紐奧良黃蜂
可算是近年有名的擁有三分能力之白人禁區球員,主要位置為大前鋒,但有時可代打到中鋒。6 呎 10 吋的身高,大學就讀於 California Golden Bears ,從高中到大學時代就展現出外線能力。選秀會上評比為 Troy Murphy 與 Brian Cook 之間的球員,差別在防守與籃板上面的貢獻,就大學時代而言,體能普通但有身高的 Anderson 也是有平均 9 個籃板的水準。
選秀順位和 Byron Mullens 有些雷同,2008 年的第一輪第 21 順位被紐澤西籃網隊選進。年紀雖和 Mullens 相仿,現年 24 歲,但進入聯盟的起步卻不太一樣。
當時的籃網在大前鋒這個位置上,只有易建聯較為固定以外,接著就是 Ryan Anderson 了,Ryan Anderson 在新秀球季就上場了 66 場比賽,並先發了接近其中一半的場次,在場上約 20 分鐘內,有著 7.4 分 4.7 籃板的成績,且除了高達八成的罰球命中率外,新秀年就展現了三分火力,一共出手了 189 次,投進 69 球,有著 .365 的三分球命中率。這也讓當年有著魔獸 Dwight Howard 的魔術隊看上了他,藉著交易把他盤入隊中,就為可以清出 Howard 更多的禁區空間。
而 Ryan Anderson 也把握了這次機會,在接著魔術隊的三個球季當中,各項數據是逐年成長,更在 2011-12 球季拿下年度最佳進步獎,並投進全聯盟最多的 166 顆三分球,更勝於以三分球聞名的 Steve Novak、Kyle Korver,或是隊上得分主力 Kevin Durant、Jason Terry、Joe Johnson、Danny Granger 等人,罰球命中率更是進入全聯盟前十名,也是大前鋒這位置上的第二人,僅次於 Dirk Nowitzki。雖然去年球季表現不俗,但魔術隊決定不和他續約,將他先簽後換的來到了紐奧良黃蜂隊。
今年在百廢待興的黃蜂隊中,又因狀元郎 Anthony Davis 的一陣因傷缺陣,而成為全隊的得分主力,一場可貢獻約 18 分的分數,外帶 6.9 籃板和 3 顆三分球,他絕對會是球隊在爭冠途中的一塊拼圖,也會是 fantasy game 玩家的愛。
Spencer Hawes – 費城七六人
同樣擁有著 7 呎的身高,生於西雅圖的 Spencer Hawes,從 2007 年的沙加緬度國王隊發跡,他的順位是介紹的這三中最高,第一輪第 10 順位。當年的國王隊處於後 Bibby 時期,一票 90 年代盛世的舊臣就只剩下 Mike Bibby 和 Brad Miller 兩人,搭配的是現在雷霆隊擔任第六人的 Kevin Martin、湖人隊小前鋒 Metta World Peace、浪人球員 John Salmons 等人。鑑於隊上沒有 7 呎長人,於是就看上了有身高有外線,還有一些傳球靈感的 Spencer Hawes。
在 NCAA Pac-10 中曾入選年度最佳新人隊伍中的他,一度是國王隊所極力培養的中樞球員,因為從 Vlade Divac 至 Brad Miller 兩代中鋒以來,國王隊的中鋒都擁有著最佳的傳球手感,這當然也與球隊的戰術與建軍方向有所關聯。也因如此,新秀年的 82 場球,他就出賽了 71 場,爾後在國王隊中的兩年,也分別上場了 77 與 72 場球,並且先發的場次是逐年提高,只是在表現的數據上卻不如正比成長,反而有種潛力挖盡的感覺。於是在國王隊待了三年之後,就被交易到費城七六人隊,換取的是防守型中鋒 Samuel Dalembert。
來到了七六人,當時的陣容更是個甜甜圈球隊,陣中除了 Elton Brand 之外,其他如 Tony Battie、Marreese Speights 都是守優於攻的球員,所以在七六人的第一年,Hawes 就出場了 81 場,並且是全先發角色,這也明顯看出七六人對他的期望。但今年球季因為陣容上的調整,而讓他從板凳上出發,但還是有平均約 22 分鐘的上場時間,而且整體數據看來也並未如此而有所下降,截至目前為止還是有著 9 分 5.7 籃板 1.3 助攻的表現。
和上述兩人較為不同的是,雖然 Hawes 的射程也可拉至三分線,但並不是他主要的進攻武器,他還是以中距離以及上中策應為主。進入聯盟中已經六年時間,希望他未來可以展現出更多不一樣以及更穩定的數據與面貌。
同樣為美國本土的白人禁區球員,除了上述較具有外線能力的三者以外,還有金塊的 Kosta Koufos、騎士 Tyler Zeller、火箭 Cole Aldrich、灰狼 Greg Stiemsma、Louis Amundson、黃蜂 Jason Smith、Robin Lopez、雷霆 Nick Collison、拓荒者 Meyers Leonard 等人,只是他們都還是比較屬於傳統型中前鋒。
其實看完以上介紹,可以歸納出個重點,為什麼有外線的禁區球員還是主要以白人為主?那就是因為他們在先天條件上若和黑人相比,其運動能力和爆發力通常還是會差上一截,若要能有立足之地,勢必要發展出其他不同的技能,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沒有外線能力,看看上一段的簡介,白人禁區球員也都還是以苦工為主的原因了。
圖/網路
文/Jas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