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無疑是一部好看的電影,畢竟原型劇本的書籍《MoneyBall》本身就帶有故事的情懷,尤其以小搏大的情節人人都愛看(所以兄弟象球迷特別多?)不過現實沒有這麼美好,同樣的招數也無法年年複製,更必須要認清的事實是,Billy Beane自1998年接掌運動家隊以來,確實利用了有限的團隊薪資讓運動家有過幾年榮景,但除了2006年打進美聯冠軍賽(該系列賽被橫掃出局)之外,運動家自1991年開始到今年,已經20年沒打進世界大賽了。
運動家隊至今年隊史剛好滿110年,起先座落於費城,後來搬到了堪薩斯,1968年來到了奧克蘭直到現在。隊史打進過14次世界大賽,其中拿過9次冠軍,在美聯僅次於洋基的27次。運動家隊最近一次拿到世界大賽冠軍是1989年,最近一次打進世界大賽則是1990年,當時總教練叫做Tony LaRussa,最近剛宣佈退休的紅雀總教練。另外當時陣中還有後來締造單季70轟的Mark McGwire。
1980年代的運動家隊並不是一個小資本球隊,1981年,當時Levi’s的董事長Walter A. Haas, Jr.接手運動家隊,他重建了運動家的小聯盟系統,並將球隊的形象做了些改革,而在團隊薪資部份,從打進世界大賽的1989、1990兩年來看,都在MLB前10名之列,Haas過世前的1995年更是來到了3千5百萬美金,而該年團隊薪資最高的多倫多藍鳥隊是4千9百萬美金,最低的蒙特婁博覽會隊(華盛頓國民隊前身)則是1千2百萬美金。
(Tony LaRussa過去曾是運動家的選手,不過他當總教練的成就遠高於他做為一名選手)
1996年Haas過世,球隊也轉售出去,在新老闆刪減球隊支出下,運動家在1996年的團隊薪資驟降到1千9百萬美金,包括總教練Tony LaRussa在內的明星球員轉檯到聖路易紅雀,運動家的戰績也低迷不振,1997年的勝率更是只有4成整,整年162場賽事吞下97敗。
故事主角Billy Beane在1998年接手運動家GM,當時他手中有三位自家的內野手:Eric Chávez、Miguel Tejada、以及Jason Giambi。到了2000年他更是握有三巨投:Barry Zito、Tim Hudson、以及Mark Mulder。運動家在2000年到2003年之間的四年,年年闖進美聯季後賽,其中電影提到的20連勝便是在2002年球季達成,該季更拿下了103勝,在美聯和洋基並列最多勝,而該年兩隊團隊薪資部分,運動家是倒數第三的4千萬美金,而紐約洋基則是該年最多的1億2千萬美金。
《MoneyBall》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效益。包括電影在內提到了不少現代棒球數據的運用,例如上壘率、盜壘刺、WHIP等,而這些數據在當代也獲得重視,不過這對運動家隊在2000年到2003年之間的榮景影響佔非常大的要素嗎?從2002年的數據來看,運動家隊該年的OBP是3成39,MLB排名第7,團隊全壘打205支則為該年第四。相對出色的反而是團隊ERA 3.68為全MLB第3,也是美聯第1。因此有觀點認為運動家隊在21世紀初的出色成績來自於其投手的完整性,即便談到不差的打擊水平,也多來自於自家養成的幾門砲包括Giambi、Tejada等,即便談到了2006年的晉級美聯冠軍賽,也別忘了陣中可是有Nick Swisher。因此,農場的養成似乎成為更該重視與強調的一個要件,農場養出的好手才是真正物超所值的奇貨,誠如過去紐約洋基的王建民一般。而不論是農場養成亦或數據應用,為的都只是利用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以求和眾多邪惡帝國抗衡。
事實上在近幾年我們可以找到更極端的例子。例如2007年的坦帕灣魔鬼魟,該年團隊薪資為2千4百萬美元為MLB最低,該年戰績也是美東墊底。到了2008年易名為坦帕灣光芒,團隊陣容上泰半相同,而團隊薪資雖然增加到了4千3百萬美元,但依然是全MLB倒數第二,不過這一年光芒隊打進了世界大賽。而連兩年打進世界大賽,近幾年化身成美西勁旅的德州遊騎兵隊,今年的團隊薪資也不過5千5百萬美金,全聯盟倒數第四。
(Papelbon宣佈加入費城人,費城人今年季後失利,但打造投手王國的決心似乎更堅強)
我們常常用「球是圓的」來說明比賽的無常,而這景況放在棒球運動上更是千變萬化,即便費城祭出了四巨投、紅襪灑重金招攬野手,的確是打出了整年度優異的戰績,但卻不是最後笑的那一位。紐約洋基的27座世界大賽冠軍,從比例上說明了砸錢的確會比別人更有機會,但這不會是絕對,小市場球隊有小市場球隊的生存法則,光芒和遊騎兵正是這兩年農場收穫的最佳典範。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至今依然沒有一個絕對的法則告訴你,如何可以拿到世界大賽冠軍,管你是大怪獸還是小市場,進了季後賽似乎又是一回事了,這也是「MoneyBall」無法估算到的。
(「當今NPB第一人」達比修的動態受人矚目)
《MoneyBall》的確是個有趣的故事,不過棒球還有許多更有趣的事情,包括達比修、陳偉殷、和田毅、Pujols、Flielder等人的動向;少了落合的中日龍明年將會如何?後Francona時代的紅襪將如何重新打造?職業棒球聯盟是個不斷流動的體制,人流和金流於其中不斷往返,為的都只是共同追逐的目標,運動家隊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角,更多好玩的事情一直都在持續發生呢!
想了解電影如何詮釋的話,請看這篇:《魔球》突破窠臼 全力「球」勝!
圖片/網路
資料/USA TODAY、Baseball-Reference.com
文/Ted
留言列表